从2018年3月20号开始申报选题至今,作者以及代理明显发现出版的价格越来越高,以前在承受范围之内的出版价格,如今也是处于每月一变的不稳定状态,而且持续增幅的态势很强劲。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原来非常稳定的出版费用怎么突然之间像股市一样,变得人眼花缭乱了?
首先,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还是十九大落实全面建设文化强国的元年,革命主题、红色主旋律、党政建设是主线和重点,一方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于出版社的书号审核更为严格,导致书号较往年紧张;
另外一方面也在文史、经管、医学、社科等类别的图书出版方面限制性更为显著,这是出版费用上涨的第一原因;
其次,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年度选题和月度选题的空窗期内,许多了解内部政策变化的文化公司以及代理公司,他们提前囤积书号。
原来的书号在2018年3月开始第一次选题申报时,现成书号紧张不对等审核书号的比例,导致书号外部臃肿,内在价格浮动率大,就好像农民当年卖了粮食,可是销售商买了粮食并不是当年售出,而是囤积到定量以后再返现,道理是一样的。
最后,出版社社内需求上升以及全国性出版需求增加,出版社只有在完成社内出版的任务以后,剩余书号才可以放出,留待文化公司以及代理公司操作。
但是社内的基本任务对应的书号基本即等同于出版总署下发到出版社的书号量次,剩余书号并没有多少,而社会出版需求增长,外累而自用不足,导致出版反差基数变大,市场价格变得不稳定,这是最重要的原因。